摘要:踝關節扭傷可發生于很多運動中。在某些特定的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男女比例大致相同。高發年齡為10~19歲。占所有籃球運動損傷的45%,足球運動損傷的31%。占足球比賽因傷缺陣時間的10%~15%。約1/3的新兵在其4年的服役期發生過需要就醫的踝關節內翻損傷。

崴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損傷,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更痛苦的是,在那之后,崴腳會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時不時來找你,專業一點的說法,這叫做“習慣性崴腳”。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解析急性踝關節扭傷與慢性踝關節不穩的治療策略,值得大家學習參考!

多角度認識崴腳

流行病學

踝關節扭傷可發生于很多運動中。在某些特定的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男女比例大致相同。高發年齡為10~19歲。占所有籃球運動損傷的45%,足球運動損傷的31%。占足球比賽因傷缺陣時間的10%~15%。約1/3的新兵在其4年的服役期發生過需要就醫的踝關節內翻損傷。

高達60%的患者出現外踝扭傷長期后遺癥。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程度和慢性癥狀之間沒有嚴格的相關性。有趣的是,扭傷6個月后是否存在后遺留癥狀,其最可靠預測因素為是否存在下脛腓聯合韌帶損傷,而不是力學不穩。慢性踝關節不穩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腫脹、無力、明顯不穩和疼痛。

病因學

在踝關節的各組韌帶中以外側韌帶損傷最多,多因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時,踝關節跖屈位,足突然內側翻轉,踝關節外側韌帶受到強烈的壓力作用所致。

由于暴力大小不同其損傷程度也不同。韌帶可發生部分斷裂,完全斷裂;韌帶完全斷裂合并脛距關節脫位;及距跟關節外翻韌帶斷裂合并跗間關節脫位。外側的三條韌帶中以距腓前韌帶損傷最多見。嚴重者可合并外踝尖部骨質被撕脫。

Q:為何嚴重扭傷后容易形成“習慣性崴腳”?

A:嚴重崴腳后,踝關節中連接大腦的“本體感受器”會因此受損,于是當再次崴腳時,感受器沒辦法很快地將信息傳遞給大腦,因此身體不能及時地做出保護動作。

往往是已經崴腳了,大腦才收到消息:“不好!要崴腳了!我要制止!”然而為時已晚,扭傷已經再次發生。

嚴重崴腳不僅僅損傷了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連韌帶也發生了拉傷或者斷裂。這時候,若后續保養不當,韌帶會持續松弛,關節也會不穩,造成此后頻繁崴腳。于是你會有一種腳踝“松了”的感受,就像用力過猛的皮筋失去了它原本的彈性。

解剖學

踝關節的韌帶分為三組:脛腓聯合韌帶、外側韌帶和內側韌帶。脛腓聯合韌帶包括:下脛腓前韌帶(AITFL)、下脛腓后韌帶(PITFI)、脛腓骨橫韌帶(TTFL)、脛腓骨間韌帶(ITFL)。

踝關節外側韌帶復合體的組成有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后韌帶。距腓前韌帶是踝外側韌帶復合體中最弱的韌帶,最常受損傷。三角韌帶是踝關節的內側副韌帶。它分為兩部分:淺層與深層。

踝關節外側由靜力性和動力性兩種限制結構提供穩定。靜力性穩定因素包括踝關節的骨性結構以及韌帶,動力性結構為腓骨長、短肌腱。在踝關節抵抗旋轉力方面,關節形狀占30%的作用,剩余70%的作用來自軟組織。

距骨的形狀前寬后窄,踝關節背伸時距骨前方嵌于踝穴內,提供了防止向外側運動的骨性限制。踝關節跖屈時,距骨最窄的部分位于踝穴內,致使骨性穩定性降低,增加了內翻損傷的風險。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ATF):起于外踝前緣,止于距骨體外側面;跟腓韌帶(CFL):起于外踝尖前方,止于跟骨的后外側;距腓后韌帶(PTFL)。

踝關節中立位時,距腓前韌帶平行于足的長軸。而踝關節跖屈時該韌帶變為垂直,功能相當于側副韌帶。跟腓韌帶在背伸時緊張。跟腓韌帶與距腓前韌帶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很少單獨發生損傷。踝關節由背伸到跖屈全過程中,距腓前韌帶是限制內翻的主要結構。

在外踝,腓骨肌腱行經腓骨肌上支持帶下面的纖維骨性管道,在遠端通過腓骨肌下支持帶的深面。腓骨肌上支持帶與跟腓韌帶走向平行。在前方,腓骨肌腱被固定在腓骨遠側后方的踝后溝內。腓骨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基底,腓骨長肌腱經過骰骨的下方止于第1跖骨基底和內側楔狀骨。腓骨長、短肌主要司足的外翻,其中腓骨短肌力量更大。腓骨肌動態穩定踝關節和距下關節。

鑒別診斷

前踝撞擊外生骨贅(足球踝)

可能引起踝關節背伸受限、前踝疼痛和踝關節本體感覺的減退。最常見于運動員尤其是舞蹈演員中。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慢性踝關節不穩會導致關節退行性病變,但骨贅可以和關節退行性變并發。反復的關節囊牽張可能導致外生骨贅的生成。

距下關節病變被認為是內翻損傷后引起慢性后足外側疼痛的原因之一。有10%~25%的踝關節外側不穩患者發生距下關節不穩,其最常見的病因是距跟骨間韌帶斷裂。

腓骨肌腱表面的疼痛

提示可能存在肌腱炎或者肌腱撕裂。腓骨肌腱炎和創傷性斷裂可由嚴重的踝關節扭傷引起。肌腱炎患者會出現疼痛、腫脹、腓骨肌腱區皮溫增高。跖屈內翻或背伸外翻會誘發疼痛。可存在肌腱增厚。

肌腱的部分和完全撕裂一般與腱鞘炎有關。肌腱退變和完全斷裂經常發生在肌腱狹窄的部位,例如后踝溝、腓骨結節和骰骨溝等。

距骨骨軟骨損傷(OCD)

會出現疼痛,以及行走或主動活動踝關節時的交鎖癥狀。典型的OCD發生在距骨后內側或者前外側。雖然OCD的病因尚存在爭議,但大多數前外側距骨病變表現為經軟骨的骨折。

在尸體研究中,通過內翻和背伸踝關節,使得距骨前外側和腓骨撞擊,可以產生距骨前外側OCD。后內側OCD通常沒有癥狀,且無外傷史。后內側OCD可能是反復微小創傷的結果。OCD最常見的部位為距骨的中內側。

崴腳也有急慢性之分

急性踝關節扭傷

I度和Ⅱ度扭傷最好是采用三階段功能治療法。

功能治療法可幫助高水平運動員較快重返賽場。關于III度損傷的治療存在一些爭議。目前仍推薦采用非手術治療。雖然一些專家強調一期修復撕裂的韌帶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但針對手術和保守治療效果的大量比較研究表明,手術治療效果不比保守治療更好。然而,手術介入被認為可以減少韌帶的再次損傷。

慢性踝關節不穩

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踝關節外側韌帶重建的適應證是經過非手術治療后仍存在長期的、有癥狀的踝關節機械性不穩定。手術禁忌證包括疼痛但沒有不穩定、外周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疾病以及不能接受術后處理的患者。

非手術治療

理療適用于功能性踝關節不穩,以及腓骨肌腱力量薄弱的機械性踝關節不穩。

伸展、本體感覺和腓骨肌力量訓練是最重要的。最佳理療時間根據最初的肌力情況和康復計劃強度的不同而變化。肌力訓練前后的力量測試(如Cybex試驗)量化顯示進展情況,并且能提高患者的積極性。

矯形裝置或鞋子的改動可用來治療足和踝對線不良和不穩。

在鞋子外面足跟外側增加楔形墊對外踝不穩是有益的,尤其是對于存在動態旋前的跑步運動員。如果患者有柔軟的前足外翻伴代償性后足內翻,帶有前足外側支撐裝置的支具可能有益。后跟抬高能幫助張開前脛距關節,改善前撞擊癥狀。

可通過繃帶或外部敷料包扎來增強對踝關節外側的穩定性,但最近可重復使用的支具應用更加廣泛。

繃帶能給脛距關節提供有效的穩定性,但這種支撐作用在活動10分鐘后會降低50%,在活動1小時后基本消失。很多支具都能顯著減少踝關節不穩患者的距骨傾斜角度,且效果不隨鍛煉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在排球運動員中,預防性應用繃帶并不能改變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無踝關節扭傷病史的排球運動員,其發生扭傷的概率較低。硬性的踝關節支撐較非硬性的踝關節支撐保護效果更好。繃帶費用高、刺激皮膚,因此我們建議以可重復使用的踝關節矯形器,代替預防性繃帶捆扎。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剖腹產傷口什麼時候結痂 產後怎麼做傷口更快結痂愈合頭上有白髮,說明你是個下流之人,急需“提腎氣”和“降心火”!(腎水、心氣)產前預產期的分娩時機是什麼時候蔥姜熱敷不出二周 趕走肩膀疼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68t4w6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